上初中一年级的孩子正是青春叛逆期,情绪不稳定,或许会出现爸爸妈妈一说就发脾气的状况。那样当初中一年级孩子爸爸妈妈一说就发脾气如何解决?这时需要父母耐心一点,千万不要暴力教育。不要感觉自己是爸爸妈妈有特权,要把孩子当朋友对待,好好交流才是解决问题的重点!
初中一年级孩子爸爸妈妈一说就发脾气如何解决
1、交流问题就事论事,用非暴力交流
在和孩子交流一些问题时,不少父母刚开始还能比较理智,可是说着说着,就容易被情绪控制了。结果,想说的话没说完,反而先和孩子吵了起来。
譬如,孩子考试成绩没考好,害怕被批评,便说谎说考试结果还没有出来。结果你从老师口中得知,孩子这次考得并不好。
此时,你可以有两种做法:
一种是立刻拆穿了孩子的谎话,气愤地说:“你看你,考试没考好也就罢了,居然还掌握说谎了!就你如此子,不要说上大学了,恐怕连考上高中都难……”
一种是用非暴力交流,分为4步:
说出你看到的事实:宝贝,刚刚你们老师找我谈话了,原来关于考试成绩,你并没和我说实话。
说出你的感受:我感到有的难过,由于我非常看重你的品德培养。我感到非常疑惑,你为何没和我说真话?是由于你对自己比较失望,还是怕我会骂你呢?
说出你的需要:母亲非常爱你,也期望你能和母亲亲密无间,有任何问题,都想和母亲倾诉。
说出具体的请求:母亲期望,下次再出现类似的状况时,你可以坦诚地和母亲交流。假如你没办法当面告诉母亲,可以给母亲发信息,或者留纸条。
非常显然,第一种做法会引发争吵,而第二种办法——非暴力交流是一种平和的、坦诚的交流方法,可以让双方就事论事,防止由于情绪破坏了亲子关系。
2、下达指令简单明了,具体到行动
不少父母在和孩子交流时,总是抓不住重点,东一句西一句,自己都不了解想让孩子干什么,孩子又如何可能实行到位呢?
譬如,你看到孩子写作业拖拉,就会忍不住唠叨,不是夸奖隔壁的小明一早就写完作业了,都不需要父母操心;就是指责孩子写作业时东张西望;不是责备孩子书桌上放了太多没用的东西,容易叫人分心;就是批评孩子不该在写作业时喝水、上卫生间。
你说得是舒服了,这是这么顾左右而言他,唠唠叨叨,孩子却听得一脸懵,也不了解自己到底该干什么,难怪会感到不耐烦。
所以,大家应该注意,下达的指令要简单明了,让孩子有一个明确的方向。譬如作业要在多久内完成,要达到哪种成效等。
3、察看孩子的情绪变化,调整交流方法
有时,尽管父母学会了一些交流办法,可一看到孩子,就容易把这类办法都抛之脑后,唠唠叨叨说个没完,这是很危险的。
如何了解自己在唠叨呢?不需要学习什么高深的方法,察看孩子的情绪变化就能了。假如孩子表现得非常不耐烦,那就意味着你需要调整交流方法了。
譬如,一看到你说话时,孩子一直心神不定:不是扯我们的衣服、头发,就是玩我们的手指,要么就是眼神空洞的看向别处。
而当你向孩子提问时,发现孩子不想开口交流,又或者虽让回答你了,可是语气有了明显的变化。
这类变化,就是信号,提醒你需要检讨一下,看看自己是否一不小心又喋喋不休了。然后,准时打住,防止触发孩子的超限临界点,引起超限效应。
“和孩子说话时,孩子为何一直表现得非常不耐烦?”对于这个问题,相信你目前已经知道了,是由于——超限效应。
想要防止超限效应,应该注意三点:第一,交流时要就事论事,用非暴力交流;第二,下达指令要简单明了,具体到行动;最后,要察看孩子的情绪变化,调整交流方法。
唠叨会让孩子变得不耐烦,让交流变得更困难
其实,唠叨致使不耐烦,是有一种心理缘由的,在心理学上称为“超限效应”。超限,顾名思义,就是“超越了某种极限”。
在心理学上,超限效应是指,当大家接收到的东西超越了心理能承受的极限时,内心就会产生不耐烦或逆反的情绪。
究其本源,大家之所以会产生超限效应,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,是身体为了保护大家的身心状况,而进步出来的一种自我防卫机制。
超限效应虽然不可消失,但更不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,需要肯定的引发条件。知道这类条件,对大家的交流至关要紧。